科软23估计至少能4000+报考。
科软是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全国双一流985和211大学,也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大学。中国科大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平均每年有近300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先后选派教师近万人次赴30多个国家与地区访问学习或进行合作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
截至2019年底,学校共获得国家三大奖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1项,科技进步奖5项,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位居全国高校首位。2000年以来,国家自然奖获得项数排名C9高校第四位。
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经历了一年多的磨难,作为成功上岸的跨考生,我想把我的经历写出来,既作为自己人生经历的记录,也希望能对部分人提供一点参考借鉴。我本科就读于一所一般般211的生物工程专业,成绩还行,大三寒假决定转行开始准备考研,下来从择校、初试、复试和建议四个方面来聊聊我这段日子的经历。
1. 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1.1择校历程
从准备考研到确定考北科,中间更换了多次学校。寒假时,觉得同学大多能保研985,因此想自己也得选个好学校。我是湖北人,倾向于去广州深圳,因而初定考华南理工或者中山大学。等21年考研成绩出来,才知道这一年是计算机考研爆炸元年,顿时觉得自己不知天高地厚。
看经验贴说,跨考就要把自己降级。于是我想,如果我是一本计算机科班,我应该考什么等级的学校,只能是强211了。剩下的城市我更喜欢上海和南京,所以想在华东理工,南京理工,南京航空这三所学校中选择。
后来南京两所学校传闻有点黑,华东理工改考且学费暴涨,我只能换学校,剩下的强211只有北京有了(西安有些偏),又要在北科,北京工业,北京交通中做选择。北科分数透明,专业课只考两门(ds + 计组),初试成绩占比70%,复录比1.2:1,研究方向我也比较喜欢。反观北交考数一英一,我不想多学,而北工考408,复录比较高,都不适合我。
不想读博也是我转行的原因之一,所以我没有打算读学硕。从复试的经历看,学硕确实更看重科班项目经历一些。决定考计算机之前,我也想过考金融,学了一个月,想着我的天赋在数学,学金融走不远,就放弃了。
1.2北科考研报录情况介绍、考研难度分析
考计通学院往年都比较简单,只是今年暴涨,大概率明年分数线又会下降。但去年作为计算机考研爆炸元年,在可预见的未来,往后的分数线只会越来越高。并且去年大多是985计算机考研爆炸,今年则换成了211和强双非,985分数线都不算很高,预计明年北科不会很炸。而且现在专硕改考数一英一,虽然专业课还是考两门,但热度还是会降一些的。从科软的经验看,大家多数只会在第一层,今年炸了明年就不敢考了。
2.初试经验
2.1专业课
没决定学校前,可以按408复习,用的是王道教材,在B站看王道的讲解。在7月确定考北科前,我已经将数据结构(ds)和计组过了两遍,确定后感觉还有时间,有把王道上的难题总结了一遍。九月开始做真题,十一月做第二遍,十二月题目加教材全面复习。
回过头来看,我个人认为我的备考应该这样改进:第一遍做王道全部题目,了解重点,第二遍只看王道重点,少考的难点暂时放下,八九月前完成这两遍王道。北科的辅导书是:
蒋本珊.《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齐悦,夏克俭,姚琳.《数据结构、算法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从个人经历和真题来看,买一本蒋本珊的计组就够了,有些真题会考上面的内容,其他的王道都有。真题一定要每题都学透,如果有时间,第二遍可以从题目延伸到联系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记牢,并对题型做一个总结,抓住考题的规律,举一反三。群里面8月份就有人开始做真题了,真题一定是开始得越早越好。最后,真题结束后需要全面复习,从教材出发,把难点和少考点也掌握住,这个阶段是学多少算多少,不强求全部学会,也不嫌学的多了。真题难度跟王道差不多,ds算法难一点,计组大题简单一些。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新祥旭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2.2数学
参考学习经验需要了解提供经验人的底子,我的数学还行,所以我是六月才开始数学的。
6月中旬-7月中旬(基础):开始做的是武忠祥的660,到了7月,大家都开始强化了,我有些急,就把660的难题挑着做了。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辨析基础概念,因为我掌握得不牢,做真题时能感觉到有些欠缺。
7月中旬-九月中旬(强化):买了武忠祥主编高等数学辅导讲义、李永乐主编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习题转做李林的880了。个人觉得强化阶段特别重要,我先做透辅导讲义,再来练习习题。把880做了两遍,又做了总结,把重难点理顺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做真题。强化的基础打得好,做真题时就顺风顺水,有一种真题不过如此的感觉。
九月中旬-十月底(真题):武忠祥的真题同样也是两遍加总结,但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模考了,目的是训练做题的准确率,减少因粗心丢的分。不会的题可以回看强化,找出与类似题型的规律,没有类似的就新建一种题型,不断增加自己掌握题型的广度和深度。真题我只做了近十年的,因为感觉都大同小异。
十一月-十二月底(模拟):李林模拟6套卷出来了,就开始做模拟,后面还做了一些微信公众号推荐的有难度的模拟卷,比如张宇老师的8+4,李艳芳三套卷。按他们推荐的做了几张,但后面懈怠了,没怎么上心。
我全程没有看视频,觉得有些浪费时间。从我的考试情况来看,有两点做得不好。一是细心,做题时需精神集中,草稿整洁详细,计算不要跳步骤,基础概念要明晰,后面懈怠导致细心这个技能没捡起来。二是难题,最后6分没做出来,但感觉有些熟悉。总之不要懈怠,悔恨当初。
2.3英语
我英语也还行,六级一般分数。寒假起一直用墨墨背单词,到七月才开始做黄皮书真题。
7月-8月:01-10年的英一真题,只做阅读,听唐迟的技巧课。阅读的技巧在于长难句分析、熟词偏义和做题技巧,不会分析长难句可以再去听一听语法课,熟词偏义要不断积累,错题按唐迟或一些up主讲的那样归类分析错因,错因一定要细。
8月-9月:11年-18年的英二真题,只做阅读,二刷之前的英一阅读。一天1-3篇,做完精读,分析长难句,记录不认识单词和错因。个人感觉没必要做逐句翻译,只要能分析每句成分好了。
9月-10月:11年-18年的英二真题,开始做完型、新题型、翻译。完型听刘琦的课,不过重心不用放这里,错了也丢不了多少分。
10月-11月:我个人不喜欢背作文,感觉比较死板。把英二真题的每篇作文以及各自题材类型的作文都看一遍,记住里面的好表达,尝试在练习中把它们运用出来。不断积累地道搭配和高级词汇,重复记忆。但作文只要达标即可,花过多时间提分也不大,性价比不高。
11月-12月:用19/20/21年真题实战模拟,重复上面的工作,继续积累和记忆。
英语我没花多少时间。单词是真的要一直背,即使忘了一遍又一遍也很正常,不要气馁,我们要做个没有感情的背单词机器,每天背半小时左右。中间还挑了一些英一的题做,3月时也读了外刊,但感觉没有针对性。
2.4政治
7月-10月:听徐涛强化班,看红宝石思维导图做1000题。1000题,只做选择题,写在白纸上,然后对答案,错了做标记,解析重复看,只需要有一定印象,不需要背诵。现在看来,没必要把1000题做那么熟练,真题的时政内容更多,基础知识也考得很有针对性。
10月-12月:买一本腿姐背诵手册,先看选择题部分的总结。十一月看老师的时政,也是对重要句子有一定印象。做肖八肖四选择题跟1000题一样,然后背肖四主观题。
我政治花了比较多时间,但还是考得很低,也不知道失误在哪里。
3. 复试经验
复试需要长期准备的包括三个部分:笔试(60)+ 机试(40)+ 面试(100)。
3.1面试
面试主要是要准备项目,我已决定要走机器学习方向,且有一点python的基础,然后找了一个简单的相关项目跟着做。先学了机器学习、爬虫、matplolib、numpy的课,然后试图看懂该项目的每一步,发现看懂了却好像没看懂,最后只能将项目大概过程讲出来,面试老师问我可以复现吗,我老实承认不能。
3.2机试
机试用了学姐发的pat算法笔记,重点是简单数学问题和一些简单算法,不涉及树图等结构,只需动手多写写,很轻松便能过关。只是我刚开始不知道重点,关注了较多难题,很是费心。
3.3笔试
笔试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我跨考很没有优势,而且3月才开始准备,简单做了做学姐的资料,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真题比较多,题型固定,而软件工程复习完全没有思绪。
3.4 其他
我面试和英语的分数比较高,初试成绩出来便联系到了导师,感觉导师和面试会看重你的科研经历和你对计算机硕士的理解与规划,因为这样老师会觉得你是能帮他干活的。
面试问了这几个问题:
学了哪些计算机相关课程,做了哪些计算机相关项目?(英语)
数据结构查找和排序相关问题。
机器学习有哪些分类算法,回归与聚类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跨考,为什么选择北科,读研规划等常规问题。
4.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鼓励
1. 减少手机娱乐时间,用“时间锁”和“番茄TODO”软件对自己学习时间做一个限制,并可以记录每天学习时长,保持充足睡眠(我每天都睡8小时)。
2. 保持情绪稳定,休息和放松非常重要,可以根据自己的承受情况决定放松频率(我一两个星期玩一天)。
3. 多跟同学交流,一则了解大家复习情况,二则放松心情。
4. 考研需谨慎,跨考更要量力而行。我们专业有十几个跨考,很多同学比我努力,考得比我好,但也有很多初试没过或复试没过,最后只能调剂。我择校时预估自己考380,想着初试考个前几名,才能保证复试稳过。谁也想不到北科炸这么狠!
5. 但只要决定了,坚持下去很重要,同样认识很多跨考的中途放弃了,坚持下去,就赢了很多人!
中科大23考研分数线
中科大23考研分数线:
科软分数线367分、计算机学院学硕分数线345分、研院计算机专硕分数线316分、大数据学院学硕复试线310分、网安学硕复试线330分。具体分数可查阅中科大官方网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软科排名是什么意思?
软科排名是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个项目,是我国一个相对比较出名的排行榜,因研制机构为上海软科教育咨询公司而得名。
软科排名是我国一个相对比较出名的排行榜,因研制机构为上海软科教育咨询公司而得名。作为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旗下拥有众多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业内认可度的排行榜: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软科中国两岸四地大学排名、软科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等。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评价依据全部来自国际可比的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包括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教师数、高被引科学家数等。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还以其评价体系的客观和透明引领了国际大学排名的浪潮,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大学排名之一,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是公认的四大权威大学世界排名。
而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指标基于“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设置办学层次、学科水平、办学资源、师资规模与结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端人才、重大项目与成果、国际竞争力共十个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精选84项评价指标,使用数百个评价变量。
软科是什么意思?
软科指的就是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哲学相互交叉、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
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于2020年5月15日发布“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上海体育学院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
“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对象是中国1200多所本科层次的高校,为恰当反映高校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确保排名的公平性,软科首次将1200多所高校划分为综合性大学、7类单科性大学、3类非公办大学,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评价体系源自软科自主研发的大学可视化评价分析专利技术,依托“大学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数据支持,设置了十大评价模块,细分30个评价维度,内嵌上百项评价指标,涉及数百个评价变量,是对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立体化监测评价。软科创始人程莹介绍:“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的导向是反映当前中国高校的核心使命,回应外部群体对大学的价值期待,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突出强调服务国家是软科排名指标体系的两个最重要特点。”
软科指的就是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哲学相互交叉、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软科学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综合地运用决策理论、系统方法和计算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和手段,对各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从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教育等各个社会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研究其规律性,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案,为有关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软科指的就是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与哲学相互交叉、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
打瘦脸针已经一个多月了,咬肌有变软,但是脸型一点变化也没有,去...
其实打针瘦脸并没有什么好的效果,并不能帮助你消减脸上的脂肪和咬肌,唯一能够帮助我们起到瘦脸效果的,不过也就是食用瘦脸果了,每天只需要一颗,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你轻松快速的瘦脸成功了,